所谓龋齿就是人们常说的“蛀牙”,被认为是仅此次于感冒的常见疾病。别以为只有儿童才有蛀牙,那就大错特错了,蛀牙的发生和年龄段没有任何关系的成人蛀牙已经成为了口腔健康的“定时炸弹”。那龋齿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预防龋齿才科学呢?
先了解什么是“龋齿”?
生活中的日常饮食和龋齿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摄入含有糖分过多的食物,而饭后没有及时的对牙面进行情理,导致食物嵌塞在牙缝、牙沟时,就会出现细菌和食物中的糖发酵形成“酸”,进而侵蚀牙齿,形成牙洞,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龋齿。
龋齿是人类较普遍的疾病之一,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和老年人龋病患病率分别在88.1%和98.4%。该疾病是不可逆转的,治疗时间长,还会激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所以一旦出现龋齿的早期信号,要及时去看牙医。
据爱康健齿科的牙医介绍,临床上可见龋齿有色、形、质的变化,而以质变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由釉进入牙本质,组织不断被破坏、崩解而逐渐形成龋洞,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
浅龋:亦称釉质龋,龋坏局限于釉质。初期于平滑面表现为脱矿所致的白垩色斑块,以后因着色而呈黄褐色,窝沟处则呈浸墨状弥散,一般无明显龋洞,仅探诊时有粗糙感,后期可出现局限于釉质的浅洞,无自觉症状,探诊也无反应。
中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浅层,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可有探痛,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现疼痛反应,当刺激源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无自发性痛。
深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深层,一般表现为大而深的龋洞,或入口小而深层有较为广泛的破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中龋为重,但刺激源去除后,仍可立即止痛,无自发性痛。
龋坏在X线片上呈黑色透射区,对难以确诊者(如邻面龋),可借助X线片协助诊断。
怎样预防龋齿才科学?
适当的营养、良好的口腔卫生、少吃零食、全口或局部使用氟化物及窝沟封闭,都可以减少患龋齿的风险。
少吃零食:每吃一次零食都会让牙齿受到一次“酸攻击”,因此少吃零食能减少牙齿受到“酸攻击”次数。
营养:少吃糖(如蔗糖)能减少有害细菌的数量。足够的钙、磷、维生素ACD能促进健康的牙釉质形成。
家庭口腔卫生:刷牙有助于减少牙菌斑对牙釉质的损害,使用牙线能去除邻面的牙菌斑。如果饭后不能立刻刷牙和使用牙线,应该把自洁食物放较后吃,如苹果和芹菜能帮助清除牙齿上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
【温馨提示】一旦确认牙齿上的小黑点是龋齿就应该尽早修补,以阻止病变的发展。如果任由其继续发展就会变成明显的龋洞,这时患者会对冷热酸甜等食物刺激敏感;当损伤进一步到达牙髓,就会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温馨提示
爱康健齿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口腔连锁品牌,为市民朋友提供问诊/就诊一站式服务,
点击在线咨询即获得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我们将对您提出的问题作出专业回答并保护您的隐私!
电话:852-62157070
在线客服